電話:0551-62672521
Q Q:455743647
郵箱:455743647@qq.com
網址:www.qxwjol.cn
全國50%的孵化器將面臨倒閉或轉型
發布日期:2016-11-30 17:35:37
伴隨著近幾年互聯網+創業潮一起遍地開花的創業孵化器們,已經經歷了一段時間的“艱難時刻”。雙創浪潮帶起的孵化器爆發式發展,正在退潮。年初時,騰訊科技爆出以“地庫”為代表的深圳孵化器的轉讓潮,基本拉開了全國孵化器倒閉潮的序幕。
理性回歸后的優勝劣汰
國內的孵化器大致主要有政府引導的比如科技園、海創園,大學孵化器和商業孵化器三種形式。這些孵化器大部分都強在有行政扶持,但是在專業服務上偏弱。不少業內人士都認為,不少孵化器本質上基本就是政府背景的辦公場地,雖然有孵化器的名頭,但其實主要模式是圈地建樓向企業收租金,配合一定的稅收等優惠政策,帶著招商引資的目的,想要拉動地方經濟,但是對于初創企業的融資、行業資源對接,品牌推廣等方面的幫助,微乎其微。像是成都、重慶等地以及一些三四線城市的孵化器,基本都是政府主導型。在一些二線城市,還有人鉆了政府扶持創業創新的空子,以此為借口圈地的行為。根據媒體的報道,甚至還有人打著“助力雙創”“孵化器”的牌子從政府手里拿地,拿下地后卻根本不管運營,“很多孵化器只有一塊牌子,里面空空蕩蕩,從未有產出”。
這些并沒有成功孵化幾家創業公司的創業基地很多都在拿著大筆的政府補貼資金。在鼓勵雙創的同時,不少政府機關對于創新產業鏈都有不少的補貼計劃。在北京,像是中關村管委會認定的創新型孵化器就可以獲得80萬~100萬元左右的補貼;海淀園管委會有40萬元左右,北京市科委認定的眾創空間可以享受40萬元左右的補貼。在這樣的補貼激勵下,不少人租來房子、車庫,簡裝之后,以“二房東”的角色出租給初創企業,沒有一點基礎就開始運營創業基地。這樣的創業空間,除了簡單的工位和辦公室之外,甚至連創業氛圍都寄希望于入駐的團隊自己營造。沒有其他優勢可以依持,只能不斷以低價吸引創業者,但因為競爭的家具,租用價格不斷下探,導致即使拿到了政府補貼也入不敷出。
截至去年年底,我國已經是世界上孵化器數量最多的國家。按照《2016中國創新創業報告》的統計數據,從1987年中國第一家科技企業孵化器出現,截至2015年年底,中國有科技企業孵化器2530家、全國上報眾創空間名單2345家,兩項合計4875家。按照我國34個省市自治區平均分配,基本上每個地區就有143個孵化器。在深圳,甚至出現過整條街都是孵化器的盛況。
如此眾多的孵化器,其中的大部分是在近幾年開張的,不管是政府、高校還是房地產公司、媒體,都對建立孵化器熱情高漲。不過現實同樣殘酷,大部分的孵化器還沒有搭上創業潮的順風車,就被去年下半年的資本寒潮淋了個透心涼。從今年開始,不少商業孵化器陸續爆出資金問題,不得不轉讓,上海八六三軟件孵化器兩股東退出,并掛牌轉讓股份,深圳地庫也在年初轉讓。預計明年,孵化器行業的洗牌還將深入繼續,預計一半以上的孵化器將面臨倒閉或者轉型。落潮后,孵化器行業回歸理性,大部分的落后產能將會被淘汰。首當其沖的就是這類純粹以出租空間為主的孵化器,沒有一定的行業基礎,給予不了初創企業需要的融資對接、人力資源、行業資源創業導師支持、媒體資源等專業服務。
轉型升級,專業化發展才是出路
隨著“雙創”的持續深化,未來的初創企業對于孵化器的要求將會更看重其專業服務。目前眾創空間、孵化器同質化比較嚴重,缺少差異化,以后的孵化器發展將會走專業化道路,以自身資源出發,找到符合自身特色的發展路線,聚集相關行業資源為初創公司帶來價值。
我們來看看美國比較成功的幾個孵化器,基本上都能夠為入駐的創業項目提供非常專業的指導和資源。先來看看在美國硅谷最具聲望的YC,他們已經成功投資孵化了價值650億美金的公司,像是Airbnb,Stripe這些獨角獸公司,都是他們早期的孵化項目。YC的模式基本上可以被視作專業化發展的典型。它并不為初創企業提供工位或者辦公場所,而是在關注產品的基礎上提供體系化的指導還有行業資源、人脈。他們的合伙人團隊非常強悍,目前全職的合伙人中,有人工智能領域頂尖專家、機器人科學家、Gmail創始人、投資銀行副總裁、成功創業家。背靠豐富的導師資源,每年,全球都有幾千個優質創業項目申請加入。
第二個是校園孵化器的典型,斯坦福的StartX,這是一家非盈利組織。這個組織孵化的大部分公司基本上都滿足創始人或者有一個聯合創始人是斯坦福的校友。它的使命不是為了賺錢,而是支持從斯坦福出身的創業者。在這里孵化,StartX并不會向初創公司收取股份。雖然StartX不占股份,但它會提供創業者很多免費的服務。比如aws、支付的stripe,還有免費的5000美元律師服務,各種免費的額度等等。還有來自基金會的無條件投資,每個StartX孵化的公司在進去孵化的三年內、融資額度在50萬美元以上可以在融資時選擇接受基金會提供的占融資總額的10%的投資。最重要的一項服務就是人際網絡,斯坦福強大的人脈網絡都會在StartX共享。它們提供的導師陣容也是非常強大,來自Facebook/Linkedin聯合創始人,各大VC公司的合伙人,這些導師資源都是免費的,對于導師還制定了考評機制,所以互動性非常好。能夠在專業方向上得到實打實的指導。好的項目甚至和導師聊聊之后,可能就能夠得到來自臉書等大公司的投資扶持。
現在國內一些比較成功的孵化器,基本也都是走專業化路線,能夠為初創項目提供人脈、投融資、人力或者媒體資源的。像是3W咖啡、創業家、36kr,基本都有自己的優勢資源。3W咖啡是拉勾網創始人創辦的,可以為初創企業對接人力資源,提供員工輸入。創業家和36kr則充分利用其自身的媒體優勢,一方面為初創項目提供創業報道,一方面提供平臺背書的投融資對接活動。
除了提供專業化服務外,目前以提供出租空間為主的孵化器如何轉型呢?提供聯合辦公,以共享辦公為出路也是一種思路。像是車庫咖啡,還有潘石屹的SOHO 3Q,都是這類的典型。在商業地產上有優勢的房地產商們擁有一定的優勢,一方面可以以共享空間來去庫存,一方面,以原本房地產運營的思路,來對共享空間進行品牌建設推廣和服務,樹立一定的知名度后,又能夠為自身品牌加分。
不過,接下來市場對于孵化器的要求將越來越高,是否具備真正的孵化能力,將成為孵化器的“煉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