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話:0551-62672521
Q Q:455743647
郵箱:455743647@qq.com
網址:www.qxwjol.cn
環境更加優化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空間廣闊
發布日期:2016-11-02 13:44:54
“當前,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技術、新材料技術等的重大突破和融合創新,正在引發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給人類生產和生活方式帶來了深刻變化,也為世界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小企業迎來新的歷史性發展機遇。只有提振信心、主動作為,向創新要動力,向改革要活力,才能把握機遇,引領變革,贏得發展主動權。”
環境更加優化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空間廣闊
日前,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在第十三屆中國中小企業高峰論壇上發表主題演講。辛國斌指出,中小企業是中國最大的企業群體。中國高度重視中小企業創新發展。近年來,為促進中小企業創新轉型,中國政府抓住涉及中小企業發展的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更多地運用改革的辦法,精準發力,定向施策,密集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含金量高、針對性強,成效非常明顯。
截止2015年末,工商登記中小企業超過2000萬家,個體工商戶超過5400萬戶,中小企業提供了80%以上的城鎮就業崗位,是就業的主渠道。同時,量大面廣的中小企業也是中國經濟創新的源泉。中國65%的發明專利、75%以上的企業技術創新、80%以上的新產品開發,都是由中小企業完成的。
同時我們也需清醒地看到,中國中小企業發展仍然面臨許多困難和問題,創新發展的基礎還不牢固。一方面,中小企業生產經營壓力較大,融資難、融資貴、用工難、稅費負擔重等問題依然突出。另一方面,中小企業結構性矛盾突出、自主創新能力不強,大量企業仍集中在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勢在必行。
辛國斌指出,目前中國正在實施第十三個五年規劃。“十三五”時期,中國中小企業發展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隨著中國新型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的大力推進,以及《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行動計劃、“一帶一路”建設等重大戰略舉措的深入實施,中小企業創新發展勢頭更加鞏固。通過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化商事制度、行政審批、投資審批、財稅、金融等的改革,中小企業發展的創新環境更加優化。以互聯網為核心的信息技術與各行各業深度融合,日益增長的個性化、多樣化需求,不斷催生新產品、新業態、新市場和新模式,為中小企業提供了更加廣闊的創新發展空間。特別是隨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浪潮的蓬勃興起,最大程度匯集企業內外部創新要素和智慧資源,極大激發了中小企業創新創業活力。
為此,政府相關部門將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以提質增效為中心,把創新驅動擺在核心位置,深化改革,改善服務,完善政策法規,充分利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推動中小企業依靠創新開辟新路徑、實現新突破。
一是持續優化發展環境。這是中小企業發展的前提基礎。近三年來,國家有關部門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618項,砍掉了一大批行政審批中介服務事項,取消、停征、減免一大批行政事業收費和政府性基金。全面推進商事制度改革,推行工商登記“先照后證”,全面實施“五證合一、一照一碼”。同時,加大對中小企業發展的財稅支持,對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暫免征收增值稅和營業稅、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不斷完善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和固定資產加速折舊企業所得稅政策。據統計,僅落實暫免征收增值稅營業稅政策,2015年為2800多萬納稅人共減免稅收約800億元。從今年5月起,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大量中小企業從中受益。下一步,相關部門將繼續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進一步取消下放調整行政審批事項,著力抓好“五證合一、一照一碼”的全面實施,不斷釋放市場活力。結合新形勢,加快修訂《中小企業促進法》,強化法律對中小企業保障和促進作用。切實抓好促進中小企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的組織實施,為中小企業發展提供指引。
二是進一步改善融資環境。這是當前工作的重心所在。相關部門將全面貫徹落實國務院金融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推動金融機構加大對小微企業的支持,積極發展民營銀行,推動融資擔保體系建設。推動設立國家融資擔保基金,做好財政資金支持中小企業信用擔保代償補償工作。同時,通過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支持風險機構發展等措施,進一步拓寬中小企業融資渠道,擴大直接融資規模和有效資金供給。去年9月,國務院決定建立總規模為600億元的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引導帶動社會資金共同支持種子期、初創期成長型中小企業發展。目前,首支實體直投基金已開展投資運作,后續子基金的設立工作也在有序推進中。隨著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引導帶動作用進一步增強,相信會有更多有創新和發展潛力的中小企業得到支持。
三是著力加快推進中小企業信息化發展。這是促進中小企業轉型發展的重要途徑。近年來,工信部等相關部門大力實施中小企業信息化推進工程,取得了顯著成效。中小企業研發、生產、財務、管理等各類軟件及服務應用日益普及。全國中小企業信息化服務網絡基本形成,依托大型信息化服務企業建立6000多個分支服務機構,匯聚了60多萬家軟件開發商和信息化服務商,每年開展了數萬場宣傳培訓和應用推廣等活動。“十三五”時期,工信部將繼續深入實施中小企業信息化推進工程,開展“互聯網+”小微企業專項行動,推動協同制造、個性化定制和柔性化生產,提高中小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的快速響應和柔性高效的供給能力。同時,積極利用“互聯網+”發展眾創、眾包、眾扶、眾籌等新模式新業態。引導信息化服務企業和電信運營商建設服務平臺,支持中小企業應用互聯網和信息技術,做強核心業務,實現創新發展。
四是不斷加強創新創業服務。推動中小企業創新發展,核心是要提高中小企業的創新能力和整體素質。當前,分享經濟快速增長和互聯網應用深度拓展,正加快推進創業創新模式變革,創業創新資源的開放共享、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和新技術新手段的深入應用,成為推進創業創新發展的關鍵。工信部將加強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等載體能力建設,培育一批示范帶動作用強的國家小微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發揮中小企業服務平臺網絡骨干架構作用,加強互聯互通,實現資源優勢互補,不斷優化創新服務環境。同時,工信部將圍繞《中國制造2025》確定的重點領域,著力推進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培育一大批主營業務突出、競爭力強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打造一批專注于細分市場,技術或服務出色、市場占有率高的“單項冠軍”。鼓勵中小企業以專業化分工、服務外包、訂單生產等方式與大企業、龍頭骨干企業建立穩定的合作關系。
五是進一步深化國際交流合作。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始終是世界各國面臨的共同任務,加強中小企業領域國際交流合作是各國的共同選擇。近年來,政府相關部門著力深化雙邊和多邊合作機制,舉辦了中德、中美、中歐等中小企業政策對話。推動中外中小企業合作區建設,在廣州、太倉、蕪湖等多地設立了中外中小企業合作區,如中德(太倉)中小企業合作示范區就聚集了230多家德資企業。同時,圍繞“一帶一路”建設,我國中小企業與沿線國家和地區合作交流也日益增加。今后,工信部等相關部門將進一步深化中小企業領域的國際交流合作,務實推進雙邊、多邊中小企業合作,支持中小企業“走出去”和“引進來”,支持中小企業引進境外資金、技術、人才、管理經驗,不斷增強發展能力。推動中外中小企業合作區建設,支持條件成熟的地方到海外建設中國中小企業中心,推動中小企業融入全球產業鏈和價值鏈。